蚍蜉


拼音pí fú
注音ㄆ一ˊ ㄈㄨˊ
词性名词

蚍蜉

词语解释

蚍蜉[ pí fú ]

⒈  一种大蚂蚁。

a species of big ant;

引证解释

⒈  大蚁。

《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 汉 郑玄 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復成大垤。”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四:“可怜无子翁,蚍蜉缘病肌。”
明 宋濂 《燕书》之十一:“夫王孙甝虪,兽也;伯赵,禽也;蚍蜉,虫也,皆口不能言,冥顽不灵,其可服而制之者,奠心志寧嗜欲故也。”

⒉  犹言小丑。常用作对敌人的蔑称。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是时战舰多貔貅,相随大树驱蚍蜉。”
袁鹰 《深深的怀念》:“那些逆时代车轮而动的小丑,妄想摇撼参天大树的蚍蜉,人们对他们只有憎恨、愤慨和唾弃。”

⒊  轻视。

金 申万全 《和陈舜俞诗》:“酌君安得如川酒,醉眼蚍蜉万户侯。”

⒋  比喻微小的力量。参见“蚍蜉援”。

清 唐孙华 《寄题和州王氏五烈祠》诗:“石印山 头烽火惊,孤城望援蚍蜉絶。”

⒌  紫荆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荆》:“蚍蜉,火蟣。

《尔雅翼》:芘芣,紫荆。春时开花,紫色,自根及干连接甚密,有类蟣窠,故《尔雅》名蚍蜉,俗曰火蟣。”

国语辞典

蚍蜉[ pí fú ]

⒈  动物名。一种大蚁。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色灰,头大,触角很大。有营社会化的集团生活,也有单独生活的。

英语a type of large ant

法语fourmi

分字解释


※ "蚍蜉"的意思解释、蚍蜉是什么意思由博闻圈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群正在往山上走的人先是看见徐牧和蛤蟆两个人跑过来开始嘲笑他们的自不量力,妄图凭着三个人就像杀狗妖,简直是蚍蜉撼大树。

2.他这种蚍蜉撼树的举动,对事情的发展,产生不了作用。

3.尽管蚍蜉撼大树有些荒谬,但是水滴石穿还是可能的。

4.再说,他也知道如今官司不好打,俗话说,官官相卫,老百姓同官员打官司无异于蚍蜉撼树,因此,他沉吟了一下,道:“那我回去和亲戚商量商量再说。

5.一百零七、他妄想以个人的力量阻挡我的宏图大业,真是蚍蜉撼树,可笑之极。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7.江小城出生江边小城,平凡却又不平凡,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他含着一口怨气戾气跋扈之气,刀走偏锋,蚍蜉撼大树。

8.一百零五、这事已势不可遏,任何想阻挡它的人都将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9.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再微弱的生命也会为了生存而不断挣扎,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不是自不量力,是对生命的态度,力所不能及也要迎难而上,这是对生命的呐喊。

10.个别百姓想告倒个别干部,简直就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