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


拼音qǐ yì
注音ㄑ一ˇ 一ˋ

繁体起義
词性名词 动词


起义

词语解释

起义[ qǐ yì ]

⒈  仗义起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指显露文意。

引证解释

⒈  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⒉  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插翅也飞不过来了,除非起义,投降,或是做俘虏,他们别想过来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萧队长 接着说道:‘“中央军”

⒊  指显露文意。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一曰微而显,文见於此,而起义在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九·富字义非》:“《礼记·祭义》註曰:‘臣能世禄曰富’,未尝以‘田’字起义。”

国语辞典

起义[ qǐ yì ]

⒈  为正义而起兵。

《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镇压

⒉  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其凡。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分字解释


※ "起义"的意思解释、起义是什么意思由博闻圈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明朝末年暴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2.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不堪忍受剥削而招兵买马,举旗起义。

3.安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也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爆发地之一。

4.两航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爱国壮举,是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

5.农民起义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封建王朝席卷而来。

6.东汉末年,朝野文恬武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巾大起义终于暴发了。

7.今日秋分意义不寻常:1、凉爽诺曼底登陆,酷暑即将下岗;2、烦闷走投无路,心情秋高气爽;3、快乐兵团即将发动“秋收起义”,好运丰收在望!

8.一大批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举行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为寻找革命胜利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9.起义战士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战斗的事迹真是可歌可泣。

10.起义军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越来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