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戴叔伦的诗 > 塞上曲二首

塞上曲二首

[唐代]: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二首鉴赏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少有被同选的,多是选了第二首。至于为什么,不妨将这两首统一说完后再做分析。(一)中提到了个娄敬。这娄敬是汉初时人。他最早一个劝说后来的高帝刘邦建都长安,占得地利之优,因此被赐以刘姓,且封为建信侯。后称之为刘敬。汉初那个时候匈奴兵强,他曾提出和亲之策,并迁徙原六国贵族后代及豪强大族十万余人充实关中(今东西横贯陕西、北经西安的渭河流域地区),以增实力。历史对其当时的这个举措是肯定的。但此诗对这个故事是持否定态度的。该诗先在上一联赞颂了武力靖边、匈奴归降的一剑横行之功,而后是讽刺汉高祖刘邦诈夸娄敬的和亲之策,卑下地将汉之公主嫁与匈奴王单于。搞清了这是一首和亲靖边的讽刺诗,也就弄清了为何屡屡被漏选。原来人们对边事的处置天然的存有尚武意识,也天然的鄙视和亲靖边,似乎那是一种掉大价的举动。(二)则较之(一)浅明了许多,只是里面也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候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返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总觉得不是那么太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也就没啥费解的了。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方才说过的那个典故---不回玉门关了,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我以为,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戴叔伦简介

唐代·戴叔伦的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 戴叔伦的诗(293篇)

猜你喜欢

西招四时吟 其三

清代和琳

南山看雾起,雷为雨吹嘘。淡淡秋无迹,淙淙夜不虚。

池塘堪浴佛,稞麦渐仓储。更喜羊脂厚,厨供大嚼初。

秦楼月 关盼盼

清代武铁峰

春寂寂。落红飞满阑干碧。阑干碧。危楼空结。素心谁白。

去年归燕今年识。独留清怨千秋惜。千秋惜,画成纤影,试临风说。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二

清代丘逢甲

一疏晨叩阙,夕贬大海南。安知辟佛人,乃喜留僧谈。

苛论出后儒,公德宁遗惭。蒙庄固多诬,妄说孔赞

题温泉

唐代李涉

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
当时姚宋并燕许,尽是骊山从驾人。

蔎林劝予移居于杭雪舫檗斋二使君亦云然而瓯亭和之独堇浦有以知予之难于迁也

唐代全祖望

此间良足乐,思蜀还瞿然。既恋善和书,亦念原氏阡。

以兹几踌踷,孤负卜居萹。我家旧吟社,近在孤山前。

癸未蜀游杂诗四首 其三 寄幼女一吟

近现代丰子恺

与汝江头别,予情独黯然。客居春兴少,蜀道古来难。

对景思新语,当筵忆笑颜。群儿皆隽秀,最小即偏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