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宠的成语

有关宠的成语

有关宠的成语共收录25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哗众取宠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宠辱不惊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宠辱皆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宠柳娇花惹人宠爱的柳色、娇艳的花枝。形容春色。宋李清照《念奴娇》词:“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宠辱若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受宠若惊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断袖之宠断:截断;宠:宠爱,宠幸。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指男宠。东汉 班固《汉书 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被宠若惊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恃强倚宠恃:倚仗;倚:仗恃。仗恃自己的手段高强和受到主人的宠爱。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争奈这嫦娥恃强倚宠,卖弄新鲜题目。”
柳宠花迷形容媚人的春景。明 张凤翼《红拂记 拜月同祈》:“蛾眉,锁不住绿肥红瘦,柳宠花迷。”
贯鱼成宠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一时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贯鱼成宠。”
哗世取宠犹言哗众取宠。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要宠召祸要:通“邀”,求取。想求取宠信,反招致祸患。《明史·刘吉传》:“幸门一开,争言祈祷,要宠召祸,实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诏。”
侈恩席宠张扬恩遇凭恃宠幸。明·张居正《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书》:“吾平生学在师心,不蕲人知,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
鬻宠擅权凭借宠幸以卖弄权势。《韩非子·三守》:“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
矜功恃宠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魏书 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怙恩恃宠怙:依靠。恃:凭借,依靠。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横行霸道、骄横妄为。《后汉书·朱穆传》:“凶狡无行之徙,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宠辱无惊宠:宠爱;辱:羞辱。受宠受辱都不感到惊讶、无动于衷。指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矜世取宠矜:夸耀;宠:荣耀。炫耀才华,博取时誉。宋·曾巩《徐复传赞》:“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
启宠纳侮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元年》:“启宠纳侮,其此之谓也。”
邀功希宠求取功名和宠信。明·王琼《双溪杂记》:“苟以迎驾为名,自可邀功希宠。”
闻宠若惊犹言受宠若惊。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贪冒荣宠贪冒:贪图财利。贪图荣耀和恩宠。唐·陈子昂《为程处弼辞放流表》:“任经十有三年,竟无一阶升录,臣之弩劣,于此可见,而贪冒荣宠,尚不知归。”
贪荣冒宠贪图荣耀和恩宠。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我狂欲醒,君狂正发,夫嗜色淫声,贪荣冒宠,流转生死,何自由出!”
持禄固宠禄:薪俸;宠:宠爱。保住俸禄职位巩固宠信。指大臣不行正道。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世称太学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无持禄固宠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