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屈的成语

有关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屈指一算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力屈道穷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周书·王思政传》:“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词穷理屈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屈艳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威武不能屈威武:武力。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屈指而数屈:弯曲。形容数量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清朝野史大观·曾静吕留良文字之狱》:“我朝扫清寇氛,与民休养,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来,史册所纪,屈指而数。”
理屈事穷理:理亏;穷:尽。道理上被压服,事情已到了山穷水尽。南朝·宋·何承天《奏劾博士顾雅等》:“既被摧摄,二三日甫输帖,虽理屈事穷,犹闻义耻服。”
能屈能伸屈:弯曲;伸:伸直。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负。《周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大直若屈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力屈势穷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以屈求伸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鸣冤叫屈指申诉冤屈。巴金《<探索集>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首屈一指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指不胜屈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甘心屈从甘心:情愿。情愿屈意顺从。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不挠不屈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屈高就下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卑躬屈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情见势屈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冤天屈地形容非常冤枉委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支左屈右谓射箭时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势。
佶屈聱牙佶屈:曲折、不通顺;聱牙:拗口、不上口。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威武不屈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谷巨瓠比喻无用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
诘屈謷牙同“诘曲聱牙”。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答>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允矣。”
含冤负屈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元 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謷牙诘屈同“诘屈聱牙”。謷,通“聱”。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语出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卑身屈体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参见“卑身贱体”。
屈蠖求伸蠖: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蠖屈蜗潜蠖:尺蠖;蜗:蜗牛。形容房屋极为低矮和窄小。清·陆硎《低低屋》:“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床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卑躬屈节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蠖屈求伸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计穷力屈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委委屈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十分难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那日已是迎娶吉期,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
坚贞不屈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摧志屈道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屈尊就卑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铮铮不屈铮铮:响当当。响当当宁折不弯。形容人坚强不屈,有骨气。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5回:“那四个俱是铁汉,铮铮不屈。”
能伸能屈见“能屈能伸”。《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矢志不屈矢:通“誓”;屈:屈服。立志决不屈服。清·顾彩《髯樵传》:“义哉髯也,见义必为,矢志不屈,求之士人中,亦几几难之。”
怀冤抱屈心中有冤屈。南朝·梁·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所欲既多,理无悉当,怀冤抱屈,非止百千。”
宁死不屈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尺蠖之屈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聱牙佶屈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诘屈聱牙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负屈含冤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辞穷理屈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屈膝求和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聱牙诘屈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力屈计穷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蠖屈不伸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清 戴名世《<齐天霞稿>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