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惴不安的成语故事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基本解释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出处《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惴惴不安的典故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死了,100多活人被送去殉葬,包括大臣子车氏家的三弟兄,他们三人都是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良臣。秦国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惜,一时心里惴惴不安,纷纷愿意代替他们去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惴惴不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挑三拣四 |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
武不善作 | 《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
迟疑不决 |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
痛定思痛 |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纵横开合 |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
心里有鬼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兵荒马乱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十全大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
色中饿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